2022-01-26 11:40 中國體育報
中國跳水隊有著“夢之隊”的美譽。從1984年奧運會至今,這支功勛隊伍的奧運會成績單上已寫有47金24銀10銅,是我國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項目。東京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隊摘得7金5銀,創造了歷史最佳戰績,續寫了“夢之隊”的輝煌。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中國跳水隊團結一心、始終如一堅定為國而戰的信念,是勇攀高峰、超越自我的歷史傳承,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當然與科技的助力也密不可分。
國家體育總局游泳中心副主任,中國游泳協會、中國跳水協會主席,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為中國跳水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很多心血,她帶領中國跳水走出低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身為國家級教練、專業技術二級崗的她始終堅守在訓練一線,每天“泡”在跳水館里,每一名運動員的訓練情況她都了然于心。她認真研究跳水項目的訓練規律和制勝法則,從項目戰略布局和規劃入手,以發展難度為抓手,科學引領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向中國隊發起沖擊,外國選手紛紛苦練高難度動作,特別是在多個國家全力沖擊難度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合力,形成很大威脅。以往我國運動員都是通過難度和質量的結合與外國選手抗衡,在穩的基礎上發展難度,確保優異成績。但隨著項目水平不斷提高,在外國選手動作日益成熟穩定的情況下,我們沒有絲毫優勢,還往往處于很被動的局面。”為此,周繼紅研究制定了鼓勵發展難度的措施,從2006年全國冠軍賽開始在全國比賽中設立突破獎和難度獎。周繼紅說:“中國跳水需要繼續發揚我們‘走在難度表前面’的優良傳統,迎難而上,盡快提高難度儲備,不光在單人項目上,還在雙人項目上沖擊難度。”正是這樣的舉措引領了跳水項目的發展,極大促進了全國跳水界攻克難度的熱情,積累了較為雄厚的難度儲備。
想要提升難度,攻克精進水平過程中的一道道難關,離不開科技的助力。在多屆奧運會的備戰過程中,中國跳水隊一直把科技助力擺在重要位置。周繼紅說:“經過從備戰悉尼奧運會至今的六屆奧運會系統科學備戰過程中的鍛煉與考驗,以及科學化訓練與參賽管理模式的適應與體驗,隊伍形成了長期和短期相結合、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監控服務和科技攻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確立了在隊委會領導下的科技助力團隊模式,科研服務和醫療服務兩個模塊分別負責隊伍的科學訓練監控服務工作和醫療保障系統工作。同時根據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吸收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跳水訓練中,不斷完善科技助力體系,促進訓練水平提高。”
周繼紅舉例說,從備戰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始,隊伍就在訓練中啟用了科學化訓練現場專項技術動作錄像反饋。在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中,現有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東京奧運會任務的需求,為此,隊伍與百度圍繞“3D+AI”技術與跳水場景的融合創新應用展開了合作。這一創新系統覆蓋到了跳水訓練的各個環節,針對跳水訓練中的痛點,首次實現“云-邊-端”軟硬一體的AI輔助訓練系統,每秒可以捕捉上千幀圖像,關鍵動作自動提取,以3D視角自由觀看。同時實現了360度自由視角的時空定格,從各個角度通過AI技術對訓練視頻進行摘要、動作抽取、姿勢糾正等快速歸納整理,實現了全部動作的定量化、立體化、精準化的分析,解決了跳水項目空中動作復雜、完成時間短、不易精準和全方位進行采集和技術分析的難題。運動員可以使用這套系統像復習功課一樣及時地總結,教練員可以通過平板電腦對運動員的動作等進行及時的針對性指導。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與跳水訓練的跨界融合促進了跳水項目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科技的助力幫助老運動員延長了運動壽命,幫助年輕運動員提升了競技水平。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格局讓人才輩出的中國跳水“夢之隊”實現了在所有奧運參賽項目上形成“雙保險”,甚至是“多保險”,從而確保隊伍奧運會參賽陣容的最強儲備。
在周繼紅看來,體育科研人員在奧運備戰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們精通業務,轉變觀念,切實將理論真正與訓練實踐相結合,通過建立復合型團隊,實現了全方位為運動隊保駕護航。
科技助力為跳水“夢之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勇攀高峰、超越自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夢之隊”未來還將繼續創造更多的輝煌。(轉自1月26日《中國體育報》02版 作者:任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