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噠噠是傈僳族語,意為“玩棕包”,是傈僳族競技類傳統體育項目,相傳是由傈僳族姐妹在打豬草時發明。
云南省一些傈僳族聚居的地區,每年春天山花盛開之時,傈僳族同胞們都要以村為單位舉行嘟噠噠比賽。嘟噠噠草球是用采來的小粽葉左穿右編制成了四方塊,草球上方有10厘米的尾葉。嘟噠噠運動極少受時間、場地的限制,可兩人對打、雙人對打和男女多人對打,現在流行如排球般隔網對打。無論是農閑、節日、聚會,還是喜慶之日,大家匯聚在一起,在三弦琴的伴奏下歡快的打起嘟噠噠來。
嘟噠噠現已具備較完整的比賽規則和方法,場地須設在較為平整的地面上,長11米,寬5米,雙人賽時兩條邊線加寬0.5米。場地的中央設3米寬的無效區,在場地兩端線設發球區。比賽時要設法將棕葉包抬高到對方的有效區,如棕葉包在己方處打出界或打在無效區,均為失分。比賽時不得平擊或叩擊,如違例判對方得分,比賽采用每球得分制,單人雙人賽均采用五局三勝制,每局11分。
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129016028_129023
嘟噠噠是一項競技性、娛樂性較強,取材簡單,而且易于開展的傳統體育活動。嘟噠噠基本技能主要以拋接為主,簡單易行,三人或多人配合的玩法較多。對場地、體育設施的要求不高,安全、趣味性強,深受滇西人民的喜愛。
隨著時代的發展,嘟噠噠逐漸形成了一項兼競技和娛樂性為一體的活動。現在不僅用手來抬打,還發展為用腳踢、口叼,動作技巧更加豐富、完善和激烈,更有利于強身健體。2009年,嘟噠噠被列為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參考文獻:
云南省文化廳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報告•云南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80.
孟峰年主編.民族體育之光[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35.
雷華.傈僳族民間體育活動——嘟噠噠[J].致富天地,2013,(11):69.
編輯:體育文化發展中心 劉夢洋